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序译文
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正文译文
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心中欣喜,奔跑过去。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孩子们守候在门前或院子里。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
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
算了吧!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的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锄草耕种;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序文注释
(1)耕植不足以自给:耕:耕田。植:植桑。以:来。给:供给。自给:供给自己生活。
(2)幼稚盈室,瓶无储粟:幼稚:指孩童。盈:满。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bèng),瓮之类。
(3)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资:凭借。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
(4)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
(5)脱然:不经意的样子。有怀:心有所动(指有了做官的念头)。
(6)靡途:没有门路。
(7)会有四方之事: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会:适逢。四方:意为到各处去
(8)诸侯:指州郡长官。
(9)家叔:指陶夔(kuí),当时任太常卿。以:因为。
(10)见:被。
(11)风波:指军阀混战。静:平。
(12)惮:害怕。役:服役。
(13)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
(14)眷然:思恋的样子。归欤(yú)之情:回去的心情。
(15)何:什么。则:道理。
(16)质性:本性。矫厉:造作勉强。
(17)切:迫切。违己:违反自己本心。 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
(18)尝:曾经。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
(19)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
(20)怅然:失意。
(21)犹:踌躇、犹疑。望:观望。一稔(rěn):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
(22)敛裳:收拾行装。宵:星夜。逝:离去。
(23)寻:不久。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
(24)情:吊丧的心情。在:像。骏奔:急着前去奔丧。
(25)仲秋:农历八月。
(26)事:辞官。顺:顺遂。心:心愿。
(27)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
正文注释
(1)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来,助词,无义。兮,语气词。
(2)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芜,田地荒废。胡,同“何”,为什么。
(3)既自以心为形役:让心神为形体所役使。意思是本心不愿出仕,但为了免于饥寒,违背本意做了官。心,意愿。形,形体,指身体。役,奴役。既,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完成,此处可做“曾经”解。
(4)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悲愁失意。奚,何,为什么。惆怅,失意的样子。
(5)悟已往之不谏:认识到过去的错误(指出仕)已经不可挽回。谏,谏止,劝止。
(6)知来者之可追:知道未来的事(指归隐)还来得及补救。谏,劝止,挽回。追,补救。
(7)实迷途其未远: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太远。迷途,指出来做官。
(8)是:正确。非:错误。
(9)舟遥遥以轻飏(yáng):船在水面上轻轻地飘荡着前进。遥遥,飘摇放流的样子。以,表修饰。飏,飞扬,形容船行驶轻快。
(10)问征夫以前路:向行人问前面的路程。征夫,行人。
(11)恨晨光之熹微: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恨:遗憾。熹微,天色微明。
(12)乃瞻衡宇,:刚刚看见了自家的房子。乃,于是、然后。瞻,远望。衡宇,横木为门的房屋,指简陋的房屋。衡,通“横”。宇,屋檐,这里指居处。
载(zài)欣载奔:一边高兴,一边奔跑。
(13)稚子:幼儿。
(14)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三径,院中小路。汉朝蒋诩(xǔ) 隐居之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于少数友人来往。后来,三径变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就,接近。
(15)盈樽:满杯。
(16)引:拿来。 觞(shāng)。眄(miǎn)庭柯以怡颜: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眄,斜看。这里是“随便看看”的意思。柯,树枝。以:为了。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神色。
(17)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傲,指傲世。
(18)审容膝之易安: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审,觉察。容膝,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极言其狭小。
(19)园日涉以成趣:天天到园里行走,自成一种乐趣。涉,涉足,走到。
(20)策扶老以流憩(qì):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策,拄着。扶老,手杖。憩,休息。流憩,游息,就是没有固定的地方,到处走走歇歇。
(21)时矫首而遐观:时时抬起头向远处望望。矫,举。遐,远。
(22)云无心以出岫(xiù):云气自然而然地从山里冒出。无心,无意地。岫,有洞穴的山,这里泛指山峰。
(23)景翳(yì)翳以将入: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景,日光。翳翳,阴暗的样子。
(24)抚孤松而盘桓:手扶孤松徘徊。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
(25)请息交以绝游:息交,停止与人交往断绝交游。意思是不再同官场有任何瓜葛。
(26)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驾,驾车,这里指驾车出游去追求想要的东西。言,助词。
(27)情话:知心话。
(28)春及:春天到了。
(29)将有事于西畴: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有事,指耕种之事。事,这里指农事。畴,田地。
(30)或命巾车: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巾车,有车帷的小车。或,有时。
(31)或棹(zhào)孤舟:有时划一艘小船。棹,本义船桨。这里名词做动词,意为划桨。
(32)既窈窕以寻壑: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壑,山沟。
(33)亦崎岖而经丘: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
(34)木欣欣以向荣:草木茂盛。欣欣,向荣,都是草木滋长茂盛的意思。
(35)涓涓:水流细微的样子。
(3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羡慕自然界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善,欢喜,羡慕。行休,行将结束。
(37)已矣乎:算了吧!助词“矣”与“乎”连用,加强感叹语气。
(38)寓形宇内复几时,曷(hé)不委心任去留:活在世上能有多久,何不顺从自己的心愿,管它什么生与死呢?寓形,寄生。宇内,天地之间。曷,何。委心,随心所欲。去留,指生死。
(39)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遑遑,不安的样子。之,往。
(40)帝乡不可期:仙境到不了。帝乡,仙乡,神仙居住的地方。期,希望,企及。
(41)怀良辰以孤往: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怀,留恋、爱惜。良辰,指上文所说万物得时的春天。孤独,独自外出。
(42)或植杖而耘耔:有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植,立,扶着。耘,除草。籽,培土。
(43)登东皋(gāo)以舒啸:登上东面的高地放声长啸,皋,高地。啸,撮口发出的长而清越的一种声音。舒,放。
(44)聊乘化以归尽:姑且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聊:姑且。乘化,随顺大自然的运转变化。归尽:到死。尽,指死亡。
(45)乐夫天命复奚疑: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复:还有。疑:疑虑。
参考资料:
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实为古今字)
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
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拄着)
②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时矫首而遐观(时:名词作状语,常常)
情在骏奔(骏:名词作状语,像骏马)
当敛裳宵逝(宵:夜晚,这里用作状语,在晚上)
③形容词作名词: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携幼入室(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儿童、小孩)
幼稚盈室(幼稚:形容词用作名词,儿童、小孩)
④动词作名词: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⑤使动用法: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愉快,使愉快)
审容膝之易安(安:使动用法,使……安适)
⑥意动用法:
乐琴书以消忧(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悦亲戚之情话(悦:意动用法,以……为愉快)
⑦形容词作动词:
善万物之得时(善,羡慕)
一词多义
心:因事顺心(心愿)
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故:故便求之(所以)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悟已往之不谏 (放在句子主语与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寻: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不久)
既窈窕以寻壑(探寻)
往:怀良辰以孤往(去往)
悟已往之不谏(过往)
会:会有四方之事(恰、逢)
相如闻,不肯与会(相见)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聚集)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一定)
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赵王畏秦,欲毋行(前往)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执行)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行为)
琵琶行(文体之一)
策:策扶老以流憩(拄着)
振长策而御宇内(鞭子)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书)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策略)
时:时矫首而遐观(时常)
善万物之得时(大好时光)
寓形宇内复几时(时候,时间)
非:觉今是而昨非(错误的)
富贵非吾愿(不是)
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 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
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
(5)悦亲戚之情话
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
(6)于是怅然慷慨
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
恨
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
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泛指。
(9)幼稚盈室
幼稚
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10)知来者之可追
追
古义:挽救,补救。今义:追赶,追求。
(11)策扶老以流憩
扶老
古义:拐杖;今义:扶着老人。
(12)问征夫以前路
征夫
古义:行人;今义:指出征的人
(13)既窈窕以寻壑
窈窕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
(14)景翳翳以将入
景
古义:阳光。今义:景色
5、虚词的用法
(1)、以
A、既自以心为形役 (介词。使、让。) B、舟遥遥以轻飏(表修饰。“而”)
C、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D、乐琴书以消忧(连词。来,表目的。)
E、聊乘化以归尽(连词,表顺承。然后) F、园日涉以成趣(连词,表结果。)
G、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而”) H、问征夫以前路(拿)
(2)而
A、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B、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转折。)
C、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D、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3)之
A、悟以往之不谏(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到往)
C、悦亲戚之情话(取独) D、善万物之得时(取消句子独立性)
判断句
(1)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富贵非吾愿
宾语前置
(1)复驾言兮焉求(“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乐夫天命复奚疑(“疑奚”)
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介词,寓形“于”宇内复几时)
(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耕植不足以自给(省略介词宾语,耕植不足以“之”自给)
(5)足以为酒(省略介词宾语,足以“之”为酒)
(6)景翳翳将入(省略宾语,景翳翳将入山)
(7)云无心以出岫(省略介词,云无心以出于岫)
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介宾后置句
(1)农人告余以春及(即“以春及告余”)介词结构后置
(2)将有事于西畴(即“于西畴有事)介词结构后置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即“于武昌丧”)介宾结构后置
(4)问征夫以前路(即“以前路问征夫”)介宾结构后置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这篇辞体抒情诗,不仅是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 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
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令,十三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渊明有过政治抱负,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元兴三年,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至义熙元年,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
辞前有序,是一篇优秀的小品文。从“余家贫”到“故便求之”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历。其中“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及“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写出过去出仕时一度真实有过的欣然向往,足见诗人天性之坦诚。从“及少日”到“乙巳岁十一月也”这后半幅,写出自己决意弃官归田的原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是弃官的根本原因。几经出仕,诗人深知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丧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因此,“饥冻虽切”,也决不愿再“违己交病”。语言虽然和婉,意志却是坚如金石,义无反顾。至于因妹丧而“自免去职”,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对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辞则是渊明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起二句无异对自己的当头棒喝,正表现人生之大彻大悟。在诗人的深层意识中,田园,是人类生命的根,自由生活的象征。田园将芜,意味着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归去来兮,是田园的召唤。也是诗人本性的召唤。“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是说自己使心为身所驱役,既然自作自受,那又何必怅惘而独自悲戚呢。过去的让它过去就是了。诗人的人生态度是坚实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出仕已错,归隐未晚。这一“悟”、一“知”、一“觉”,显示着诗人把握了自己,获得了新生。“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此四句写诗人想像取道水陆,日夜兼程归去时的满心喜悦。舟之轻飏,风之吹衣,见得弃官之如释重负。晨光熹微,恨不见路,则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这是出了樊笼向自由的奔赴呵。连陆行问道于行人,那小事也真实可喜。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一望见家门,高兴得奔跑,四十一岁的诗人,仍是这样的天真。僮仆欢喜地相迎,那是因为诗人视之为“人子”而“善遇之”(萧统《陶渊明传》)。孩儿们迎候于门,那是因为爹爹从此与他们在一起。从这番隆重欢迎的安排中,已隐然可见诗人妻子之形象。“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出处同上)。在欢呼雀跃的孩子们的背后,是她怡静喜悦的微笑。“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望见隐居时常踏的小径已然荒凉,诗人心头乍然涌上了对误入仕途的悔意;只是那傲然于荒径中的松菊,又使诗人欣慰于自己本性的犹存。携幼入室,见得妻子理家抚幼,能干贤淑。那有酒盈樽,分明是妻子之一片温情。多么温馨的家庭,这是归隐的保证。“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饮酒开怀,陋室易安,写出诗人之知足长乐。斜视庭柯,傲倚南窗,则写诗人之孤介傲岸。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诗人的心灵与生活,已与世俗隔绝,而向自然开放。日日园中散步,其乐无穷。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也只有高天阔地的大自然,才容得下诗人的傲岸呵。“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此四句之描写,显然寄托深远。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评上二句:“此陶渊明出处大节。非胸中实有此境,不能为此言也。”云“无心”而“出”,鸟“倦飞”“知还”,确乎喻说了诗人由出仕而归隐的心路历程。清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评下二句:“闵晋祚之将终,深知时不可为,思以岩栖谷隐,置身理乱之外,庶得全其后凋之节也。”日光暗淡,日将西沉,是否哀悯晋祚,姑且不论,流连孤松则显然象征诗人的耿介之志。本辞中言“松菊”,言“庭柯”,言“孤松”,一篇之中,三致意矣。“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诗人与世俗既格格不入,还出游往求什么呢。“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亲人之情话,农人谈庄稼,是多么悦耳,多么真实。什么“应束带见”官的讨厌话,再也听不见啦。除了琴书可乐,大自然本来也是一部读不尽的奇书,何况正逢上充满希望的春天。“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驾车乘舟,深入山水,山道深幽,山路崎岖,皆使人兴致盎然。“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大自然充满了生机、韵律,令人欢欣鼓舞,亦令人低徊感慨。万物畅育,正当青春,而自己呢,已近老年。“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兮欲何之。”省察生命之有限,愈觉自由之可贵。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又何须汲汲外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帝乡即仙乡,指道教所说神仙世界,其实亦可兼指佛教所说西方净土。富贵功名非我心愿,彼岸世界也不可信。由此即可透视渊明的人生哲学。他既否定了世俗政治社会,亦摒弃了宗教彼岸世界。在士风热衷官职、同时佛老盛行的东晋时代,其境界不可谓不高明。他的人生态度是认真的、现世的。他要在自己的生活中,求得人生之意义,实现人生之价值。“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此四句是诗人理想人生的集中描写。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劳动、自然、人文,构成诗人充实的全幅生命。“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结二句是诗人人生哲学的高度概括。《周易·系辞》云:“乐天知命故不忧。”化、天命,皆指自然之道。让自己的生命始终顺应自然之道,即实现了人生的意义,此足可快乐,此即为快乐,还有何疑虑呢!这是超越的境界,同时又是足踏实地的。
《归去来兮辞》是辞体抒情诗。辞体源头是《楚辞》,尤其是《离骚》。《楚辞》的境界,是热心用世的悲剧境界。《归去来兮辞》的境界,则是隐退避世的超越境界。中国传统士人受到儒家思想教育,以积极用世为人生理想。在政治极端黑暗的历史时代,士人理想无从实现,甚至生命亦无保障,这时,弃仕归隐就有了其真实意义。其意义是拒绝与黑暗势力合作,提起独立自由之精神。陶渊明,是以诗歌将这种归隐意识作了真实、深刻、全面表达的第一人。《归去来兮辞》在辞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即在于此。
在两宋时代,《归去来兮辞》被人们所再发现、再认识。欧阳修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宋庠说:“陶公《归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评量了此辞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李格非说:“《归去来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朱熹说:“其词意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尤怨切蹙之病。”(上引文见陶澍集注本)则指出了此辞真实、自然、冲和的风格特色。宋人这些评论,是符合实际的。(邓小军)
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
《归去来兮辞》的写景是实写还是虚写?钱钟书先生说:“《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述、直录,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物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植杖而耘耔’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象,不言而可喻矣。”(参见钱钟书《管锥编》1225~1226,中华书局,1979)如此说来,本文第一大写作特色就是想象。作者写的不是眼前之景,而是想象之景,心中之景。那么,写心中之景与眼前之景有什么不同吗?眼前之景,为目之所见,先有其景后有其文,文景相符,重在写真;心中之景,为创造之景,随心之所好,随情之所至,心到景到,未必有其景,有其景则未必符其实,抒情表意而已。
本文语言十分精美。诗句以六字句为主,间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句中衬以“之”、“以”、“而”等字,舒缓雅致。有时用叠音词,音乐感很强。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多用对偶句,或正对,或反对,都恰到好处。描写和抒情、议论相结合,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语文人生 ·最后说明一点,就是陶渊明虽然归隐田园,且不论他这种做法是积极还是消极,但他毕竟不同于劳动人民。他写《归园田居》也罢,写《归去来兮辞》也罢,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现象,归隐田园的也并非他一人。然而他的归隐造就了一个文学家,形成了一种文学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光照千秋。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此话虽过,但可以见出它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参考资料:
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陶渊明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0几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这篇赋就是其在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气助词。
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抒写作者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达了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叙事、议论、抒情巧妙结合;寓情于景,情真意切,富有情趣;文字洗练,笔调清新,音节谐美,富于音乐美,结构严谨周密。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这篇文章的写作经过,序里已有说明;《宋书·陶潜传》则特别提到作者辞官的近因:“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从序和这段记录都可以看出,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归田之初,是一篇述志的作品,文中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也显示了归隐的决心。
本文的叙事线索: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
本文的抒情线索: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表示辞官归田的决心。含两层:前一层是自责之词。诗人想到“田园将芜”,故应归家,但心为形体所役使而不能自主,这是何等可悲啊!表明诗人已有归意。后一层是自恕自慰之词。诗人已知过去求官为非,今日弃官为是,好比是入了迷途不远,还来得及回到正道上来,因而深感欣慰。这两层点明了全文主旨,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感情。
第二部分(第2、3段)写作者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可分三层:第一层写归途和初抵家时的情况,含三节:前一节写乘舟返家途中既轻松又渴望抵家的心情;中间一节写望见家门时欣喜若狂的心情,这跟在官时“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一节写家中景况,有松,有菊,有幼儿,有居室,有酒,有樽,差足自慰。第二层写回家后的日常生活,也含三节:前一节写饮酒自遣,这是室中之乐;后两节写涉园观景,流连忘返,这是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者之乐,跟迁客们的闲适心情绝不相同。第三层写诗人在农村的出游经历。含四节:第一节重申辞官归田之志,以“息交以绝游”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第二节写跟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为下文写出游张本;第三节写出游方式,“窈窕以寻壑”应上“或棹孤舟”,“崎岖而经丘”应上“或命巾车”;第四节写出游中所见,前两句写农村初春生机勃郁的景象,后两句触景生情,为结尾述人生观张本。
第三部分(第4段)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含三层:前一层紧承上文“吾生之行休”而自问,这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有振起下文的作用;下面两层是作者自答,“富贵”两句从反面作答,重在说“富贵”而以“帝乡”为陪衬,中间四句从正面作答,用形象化的手段表明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最后上升到哲理的高度,点出“乐天安命”的思想,卒章显志。
三、淡远潇洒的风格
欧阳修对这篇文章推崇备至,尝言:“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大意是,本文虽然采用了楚辞的体式,但作者能自出机杼,不受楚辞中怨愤、悲伤情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淡远潇洒的风格。例如,作者辞官是因为鄙弃官场的黑暗,但文中并无只言片语涉及官场中的黑暗情形,而只说自己“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对已往的居官求禄,也只说“不谏”和“昨非”,不作更深的追究;他决定今后不再跟达官贵人来往,也仅用“息交以绝游”一语轻轻带过,胸怀何等洒脱,是见役于物的人做不到的。又如文中写田园生活的乐趣,看起来都是一些极为平常的细节,但又处处显示出作者“旷而且真”的感情,句句如从肝肺中流出,而不见斧凿之痕。这种淡远潇洒的文风,跟作者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是完全一致的。
应当指出,《五柳先生传》中的“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归去来兮辞》中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所有这些语句全都寄托着他的政治理想──他希望出现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能从事和平劳动的社会。
“但渊明究竟不是一个自了汉。他不完全提倡一个消极的躲避的办法。故桃花源也遂成为积极的理想,社会的模范,像‘乌托邦’(Utopia)、‘共和国’(Republic)、‘新大西洋’(NewAtlantic),那样的一个‘避’秦之地。避秦之地终于是一个寓言的世界,于是五柳先生遂不得不逃于酒,在醉乡里,也就是在理想国里,躲了过去。渊明全部理想几全可以此释之。所以他不仅是一位田园诗人,彻头彻尾的诗人,而且是伟大的政治理想家。”
参考资料: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陶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令,十三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渊明有过政治抱负,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元兴三年,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至义熙元年,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
参考资料: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楔子
(冲末扮刘文静引卒子上,云)昼夜忧心辅国朝,开基创业建功劳。太平时序风光盛,腰挂金鱼着锦袍。小官刘文静是也。自从随侍大唐,数载之间,三锁晋阳,得归帝业。谢圣人可怜,加小宫为大司马之职。昨日行文颁行天下,自俺大唐建国以来,各处都归伏了,惟有洛阳王世充,杀了俺大唐使命,点聚雄兵,虎视咸阳,要与俺征战。今日早朝,御笔点差秦王唐元帅为挂印总兵,袁天罡、李淳风为谏议大夫,马三宝、段志玄为前部先锋,择日长行。左右门首觑者,等众大人来时,报复我知道。(卒子云)理会的。(袁天罡同李淳风上)(袁天罡云)幼小曾将周易占,坎离坤兑匹乾天。虽无唤雨呼风法,永保华夷天下安。小官袁天罡是也,此位是李淳风大人。自扶立唐帝,宫封司天台上大夫之职。正在私宅看书,刘文静大人有请,不知有甚事,须索走一遭走。可早来到也。令人报复去,道俺二人来了也。(卒子云)理会的。(做报科,云)报的大人得知,有袁天罡、李淳风在于门首也。(刘文静云)道有请。(卒子云)二位大人有请。(袁天罡、李淳风见科)(刘文静云)您二位大人少待,等众将来时,报复我知道。(马三宝、段志玄上,云)匣中宝剑逼人寒,袋内雕弓每上弦。不念自身披甲苦,骅骝何得离雕鞍。某马三宝是也,此位将军是段志玄。自扶立唐朝以来,官封俺二人殿前金吾大将军之职。今有刘文静大人来请,须索走一遭去。可早来到也。令人报复云,道有俺二人来了也。(卒子云)理会的。(做见科)报的大人得知,道有马三宝、段志玄在于门首。(刘文静云)道有请。(卒子云)理会的。二位大人有请。(做见科)(刘文静云)将军略等片时,等唐元帅敢待来也。(正末扮秦王上,云)某乃秦王李世民是也。在府中正坐,令人来报,有刘文静有请,须索走一遭去。可早来到也。令人报复去,道有唐元帅来了也。(卒子云)理会的。报的大人得知,有唐元帅来了也。(刘文静云)道有请。(卒子云)理会的。有请。(做见科)(正末云)刘文静,请某有何事也?(刘文静云)元帅,小官奉圣人的命,因有洛阳王世充,杀了俺使命,点就人马,要来与俺交战。某今奉圣人的命,教元帅为总兵宫,袁天罡、李淳风为谏议大夫,随军伍勾当;着马三宝、段志玄为前部先锋,同领马步禁军十万,剿杀敌兵,作急就行。见有敕命在此也。(正末云)谨尊上命。随征将士,跟某点人马去来。(唱)
【仙吕】【赏花时】准备着马到成功定太平,统领雄兵远去征。一个个显才能,威名耿耿,稳情取得胜也赴神京。(同众将下)(刘文静云)众将都去了也。小宫回圣人的话,走一遭去。兵动列征旗,将军显武威。兴兵施战讨,共立锦华夷。(下)
第一折
(外扮李密引卒子上,云)自小从来看武经,相持厮杀有声名。只因攘攘刀兵起,独占金墉一座城。某乃李密是也,祖居京兆府人氏,生而英勇,自小豪杰。如今隋帝失政,今六十四处烟尘,豪杰并起,某建立金墉城。我麾下有二士、三贤、五虎、七艄、八彪,兵有百万,将有千员,自号魏王。谁想李渊三锁晋阳,在咸阳为君,说他调兵来征伐俺洛阳。惟恐侵犯俺金墉城地方,着人请军师徐懋功去了,等他来时,报复某知道。(卒子云)理会的。(外扮徐懋功上,云)颇观三略六韬书,布阵排兵广运谋。辅佐魏王为宰相,安邦定国显奇术。小官姓徐,双名世勋,宇懋功,本贯曹州离狐县人也。辅佐金墉随侍李密,封某为军师之职。正在私宅中闲坐,有魏公令人来请,须索走一遭去。可早来到也。令人报复去,道有徐懋功来了也。(卒子云)理会的。有懋功来了也。(李密云)道有请。(卒子云)理会的,有请。(做见科)(李密云)懋功,你来了也。请你来有一件军情大事,你知么?(徐懋功云)主公,既是这等,差程咬金领三千人马,以巡绰边境为由,便是唐童来呵,有何难哉也!(李密云)小校唤将程咬金来者。(卒子云)理会的。程咬金安在?主公呼唤你理!(程咬金上,云)发黑须黄眼似金,攧搜容貌赛天蓬。手中持定宣花斧,不怕英雄百万兵。某姓程,双名咬金,字知节,祖贯东阿县人也。某幼习韬略之书,随侍魏王,保守金墉。今大王呼唤,不知有甚事,须索走一遭去。可早来到也。不必报复,我自过去。(做见科,云)主公呼唤程咬金,有何事商议?(李密云)如今有李渊,差唐童为帅,调兵来攻洛阳,惟恐侵犯俺边境。你听军师将令,你小心者。(徐懋功云)程咬金,你如今领三千人马,往边界上哨者,倘有别处来打细的人,与我拿将来者。(程咬金云)奉军师将令,某今日整点人马,巡绰边境,走一遭去。雄名点就出金墉,威风赳赳镇边庭。若遇敌兵来犯境,活捉归来见懋功。(李密云)程咬金点人马去了也。军师,俺后堂中饮酒去来。二士三贤播四方,七熊五虎赛关张。何时扫荡狼烟静,方显英雄大魏王。(同下)(正末同众将、天罡上)(正末云)某唐元帅是也。奉父王命,同众将来取洛阳,可早来到北邙山下,安了大营。闻说此山历代名贤葬于此处。天罡先生,果然不虚也呵!(天罡云)元帅,是好山势也。(正末唱)
【仙吕】【点绛唇】荡荡邙山,望中嗟叹,绕着这周围看,尽都是丘冢摧残,埋没了多少英雄汉。
【混江龙】则见那园荒碑断,漫漫松柏翠烟寒。倒塌了明堂瓦舍,崩损了石器封坛。辨不出君臣贤圣冢,看不尽碑碣藓苔斑。我则见山花簇簇、山水潺潺。惟生荆棘,不见芝兰。荒凉境界少人行,狐踪兔迹纵横乱。叹世人目年归上,争名利到此一般。(云)你众军校看守着营寨,等我看一看北邙山去。(天罡云)元帅,切不可出营去,面容上带着有一百日大灾,决休去也!(正末云)不可挡吾,决要看去。(唱)
【油葫芦】忽昕先生发语间,说咱面带着低运颜。你把那先天《周易》细循环,将我那五行四柱从头算。年灾月值依经按,阴阳不顺情,若顺情有祸难。吉凶之事从天限,若论那生死事有何难。
(天罡云)元帅不听我之言,定遭缧绁之中也,那时悔之晚矣!(正末云)圣人道算甚么命,问甚么卜。欺人是祸,饶人是福,听我告诉一遍者。(唱)
【天下乐】常言道祸福无门人自攀,休也波奸,天数关。论先生算吾非妙罕,把一心放正行,你不必再阻拦,我可便虽愚痴非懦懈。
(天罡云)元帅,怎生不听我的言语?(正末云)不妨事,各归本帐,休管我也。(众将劝科)(天罡云)既是元帅不依,俺众将各回本帐去来。宝帐腾腾杀气威,中军元帅有神机。且回本帐营中去,来朝祸福见真实。(正末云)众将去了也。左右牵马来,轻弓短箭,善马熟人,百骑往北邙走一遭去。(唱)
【哪吒令】宝雕弓慢弯,骏龙驹备鞍,紫丝缰轻挽,白玉带紧拴。急飞身上鞍,把镆铘款弹。挽红绒纵骏骝,转山麓临溪岸,不觉的早到前山。(云)兀那小校每,等众将来议事,则说我睡哩。(卒子云)理会的。(正末唱)
【鹊踏枝】把门人谨牢口,切莫要漏机关。我如今一探贼情,二去盘桓。不一时践征尘便返,则要您在军中坚守营盘。
(卒子云)俺元帅去偷观金墉城池去了,着俺牢守营寨,无甚事,俺回帐房中去也。(下)(正末云)来到山边,并无一个鸟兽,再往山后观看去也。(唱)
【寄生草】呀!恰转过山峰畔,又来到阔涧滩。只见那青松桧柏侵霄汉,怪石峻岭难模范。周围四下都观看,只见枯坟野冢倒石碑,荒凉古道飞寒雁。(做看科)(外扮白鹿上跑科了)(正末云)可是奇怪也,兀的不是只白鹿?不免赶将去。我拈弓在手,着箭!(唱)
【幺篇】忙纵马临边塞,拽雕弓身慢翻。则俺那骅骝心急嫌蹄慢,将白鹿便往山后赶,放雕翎的的相侵犯。转山坡不见去如飞,霎时间风过休惊散。(见射箭科)(白鹿带箭下)(正末云)白鹿中了吾一箭,不见了,兀的不是座城池?好是盖造的好也!(唱)
【金盏儿】我则见柳阴繁,映河滩,绕城池一带依平岸,则见那戍楼高耸接云间。门排金甲士,桥竖赤旗幡,金牌书大字,墉府魏都关。
(程咬金上,云)马跨骅骝疾似风,宣花月斧手中轮。忽听城外军情事,急出城来探事情。某程咬金是也。奉魏王的命,着我巡绰边境,远远的见一个人走,不知是那里来的,不兔去拿将来问他。(正末云)兀的不城内一个将军来了也!可怎生是好?我纵马逃难去也。(唱)
【幺篇】见一人急高呼骤征马宛,慌的我兜战马疾回还。心忙意急将人盼。那将军银盔凤翅逞威颜。他那里纵心追吾紧,我这里叉子告人难。见一座神堂高庙古,且闪在这其间。
(云)原来是老君堂,不免进去。这是老君圣像,尊神与某金鞭指路,圣手遮拦!我将门关上。神灵保护某者!(程咬金赶到科,云)是一座老君堂庙。此人躲在这庙里,他也逃不出命去。必然出这庙来。我在此树边掩映着,等他出来时,着他死于斧下。(秦叔宝上,云)某乃秦叔宝是也。有程咬金赶着一人,往这老君堂去了,我赶上看是何人也。(做见科)(程咬金云)叔宝将军,我追赶着一人,往这老君堂来,今在此务要生擒活拿,我用斧劈开这庙门,看是甚么人。(正末云)将军饶性命!(程咬金做劈门科,云)我也不认的你是何人,你吃吾一斧!(秦叔宝用锏架住斧科,云)程将军不可伤其性命,可斟酌行。(程咬金云)既然叔宝劝我,且饶他一斧。小校,将此人执缚定,拿至金墉城,见俺魏王去来。(秦叔宝做背科,云)兀那犯边的将军,你端的是何人也?(正末唱)
【尾声】我便是唐国一藩臣,今日个误把金墉犯。便好道祸临身悔之已晚,恨不听天罡言语拦。凤凰雏落在笼樊。惹愁烦,甚日将师班?把我那盖世英雄一笔删。也是我一时性情上疏散,倒做了机谋中破绽。看何时逃难离边关。(同秦叔宝下)
第二折
(外扮刘文静引卒子上,云)小官刘文静是也。自从唐元帅与众将征伐洛阳去,未见回来,左右门首看者,若来时,报复我知道。(卒子云)理会的。(袁天罡同众将上,云)某袁天罡是也。俺众将星夜来到咸阳,火速临朝,先见刘文静去。可早来到也。令人报复去,道有俺众将来了也。(卒子报科)(刘文静云)着进来。(卒子云)着进去。(做见科)(刘文静云)众大人,马上索是辛苦也。怎生不见元帅来?(天罡云)兵到北邙山下,我算元帅有一百日大灾,元帅不听私出去,被李密差程咬金拿将去了也。(刘文静云)大人放心,我与李密有亲,我务要去金墉城,见了李密,亲自取元帅,走一遭去。左右将马来!急骤骅骝奔外邦,心忙不惮路荒凉。若还到的金墉地,管教元帅赴咸阳。(下)(袁天罡)大人不可去!我算他也有一百日大灾,他也不可去。(下)(李密引卒子上,云)某乃李密是也。谁想唐秦王侵犯我国,被程咬金拿将来,如今下在南牢。令人门首看者,看有甚么人来。(刘文静上,云)小管刘文静是也。自从离了咸阳,不觉到了金墉。不免进城见魏王去。可早来到也。令人报复去,道有威阳使命来到了也。(卒子云)喏!报的大王得知,有咸阳使命刘文静来了也。(李密云)着他过来。(卒子云)理会的。着你过去。(刘文静做见科)(李密云)你不是刘文静?(刘文静云)小官是也。有敕谕在此。(刘文静念云)唐君敕谕魏王座前:今有秦王领兵,剿杀天下群雄,不想误犯洛阳边境被获,今差使臣前去,将千金之资请罪,放还本国,惟王鉴之。(李密听念毕怒科,云)你这厮!你因与我有关亲,你归唐王,各事一主。敌国之臣,怎敢大胆?左右,与我拿着这厮,下在南牢中去!(卒子做拿科)(下)(李密云)颇奈无知大不良,倚亲来此恼吾肠。二人下在南牢内,管教永不到家乡。(下)(外扮徐懋功上,云)鼎鼐调和理庶民,安邦定国立功勋。为臣辅弼行忠孝,堪作凌烟阁上人。小官姓徐,双名世勅勣,字懋功是也。幼而习文,颇知韬略之书。因豪杰并起,某先随翟让起义于瓦岗,因除翟让,后佐于魏王李密手下。见今魏王手下,有雄兵百万,战将千员,其中有二士、五虎、三熊、八彪,据于金墉城。此处粮多草广,奉秦王之命,大赦囚犯之人,差小宫同魏微、秦叔宝,往牢中放罪人去。领敕到衙,等他二人束时,同共开诏。小校门首觑者,等魏徵、秦叔宝二位大人来时,报复我知道。(卒子云)理会的。(外扮魏徵同秦叔宝上)(魏徵云)小官姓魏,名徵,字玄成。小官幼习儒业,颇看诗书。因天下群雄并起,小官同徐懋功等今佐于魏王李密麾下。俺这金墉城魏王,多招
将士,广结英雄,积草屯粮。俺魏王领兵,与孟海公相持去了,教俺同徐懋功、秦叔宝二位大人,固守城池。不想杀了孟海公,得了沧州,今差使命来,教俺大赦金墉城的囚犯,着小官同往牢中,释放罪人去。今领敕书到衙门,同共开此诏书去。可早来到也。小校报复去,道某来了也。(卒子云)理会的。(报科,云)喏!报的大人得知,有魏徵、秦叔宝来了也。(徐懋功云)道有请。(卒子云)理会的。有请。(众见科)(秦叔宝云)看了诏书内,此一句单说着唐元帅刘文静的事。我有一句话,敢说也不敢也?(徐懋功云)将军有话,但说不妨。(秦叔宝云)我想唐家国坐咸阳,人心拱服,这唐元帅上应天命,下合人心,兵行得胜,马到成功。被程咬金赶到老君堂,某见有异相,我想俺魏王所行之事,闭塞贤门,有功不赏,有罪不罚,暗诛贤士,天不降祥,乃义理不辨,望大人每详之。(徐懋功云)公言者当也。左右人,牢中取出唐元帅刘文静来。(正末云)某唐元帅是也。自离了咸阳,悔不听袁天罡之言,果遭他人之手。刘文静,谁着你来也?(刘文静云)为元帅之苦,避死贪生,何为忠臣也?恰才叫俺每,不免走一遭去。(正末云)有何人搭救俺也呵!(唱)
【中吕】【粉蝶儿】俺如今度日如年,遭缧绁心中嗟怨。悔不听贤相之言,自为载看金墉,寻白鹿,怎生敢相犯?他将我拿到厅前,下南牢不由人分辨。(刘文静云)元帅,休要恼怒,权且奈心也。(正末唱)
【醉春风】不由咱心内恼泪珠垂,也是咱时运蹇。不信那贤臣言语受忄西惶,悔时节晚、晚!恨不的驾雾腾云,臂生两翅,飞出狱院。
(做见科)(徐懋功云)如今魏王大恩赦罪,内说"南牢二子,不放还乡。"你二人休想还乡也!(正末唱)
【上小楼】听说罢愁眉泪眼,则是望恩官方便。我如今犯法违条,扰乱边疆,罪可当然。忙跪下,三位官,将诏书更变。(徐懋功云)俺若救了你,便来报仇也。(正末唱)咱非敢再兴兵又来交战。
(魏徵云)你不是等闲人。俺如今救了你,到后来有大望也。(秦叔宝云)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佐。闻说唐君德胜尧舜,钦文敬武,天下纷纷,以有德而伐无德,以有仁而伐不仁,如今望二位大人主意也。(正末唱)
【十二月】则是望恩官可怜,若道是放我回旋,到的那咸阳里,久后拜谢明贤。
(徐懋功云)快休动人马也。(正末唱)
【尧民歌】呀咱每怎敢报衔冤?到来朝一一诉三贤,险些儿一命丧黄泉。多谢恩官救咱言,今也波年,今年得凯旋,异日见恩官面。
(魏徵云)此言决不可漏泄。"不"字出头,改个"本"字。(徐懋功云)大妙!大妙!一字抵万金之价。左右人开了枷锁,您二人路上小心仔细。俺三人改诏书,放你还邦也。(正末云)谢了三位恩人!(唱)
【耍孩儿】今日个多承贤士恩难断,救得俺时间倒悬。回朝亲奏玉阶前,不忘了施恩德改诏哀怜。我自想英魂丧在金墉地,岂知道今朝还帝辇。忙把行途践。此恩此德,肺腑难言。
(徐懋功云)元帅记着俺三人也!(正末云)我切切在心,亦不敢忘也。(唱)
【尾声】俺如今拜别了即便还,赴家乡朝御前。何朝见得恩官面?若要是归到咸阳,避甚么路儿远!(下)
(秦叔宝云)今日改诏救了秦王,乃魏徵大人之功也。若是魏王见责,俺三人一面承当。各归本府去来也。公门之处好修行,三人改诏放英雄。如今欺公为主施恩义,人生何处不相逢。(同下)
楔子
(外扮萧铣同萧虎、萧彪领卒子上)(萧铣云)泰山顶上刀磨缺,北海波中马饮枯。男子三十身不立,枉作堂堂大丈夫。某乃大将萧铣是也。因隋失其政,天下豪杰并起,各占封疆,某聚集军马数万,独占江南九郡之地。某麾下有兄弟二人,乃是萧虎、萧彪是也。又有一员大将,乃是高熊,此人十分英勇,不期李密占了金墉城,又闻的李渊领着他子父兵独占天下,在此咸阳,自称大唐神尧高祖,他不忿天下豪杰之心,今要并吞天下。今着唐童为帅,领大势人马,来征俺江南。某想来,有雄兵百万,战将千员,兄弟每,量唐童何足道哉也!(萧虎云)尊兄在上,既然唐元帅领兵征俺江南,必然运机对敌,俺随后发兵,拒敌大唐,有何不可?(萧铣云)兄弟,大唐将勇兵雄,可用意剿杀他也。(萧虎云)大王,俺这里百万雄兵,都是好汉,量唐元帅到的那里也!(萧铣云)二兄弟萧彪,你可小心与唐将相持,着志者。(萧彪云)大王,俺二人紧跟着哥哥出马,分胜败定在今朝也。(萧铣云)兀那小校,与我唤将大将高熊来者。(卒子云)理会的。高将军安在?(净扮高熊上,云)我做将军古怪,厮杀相持无赛。常川吊下马来,至今跌破脑袋。某乃大将高熊是也。十八般武艺,无一件儿是会的。论文一口气直念到"蒋沈韩杨",论武调队子歪缠到底。在教场里竖蜻蜓耍子,巴都儿来报大王呼唤,不知有何将令,小学生跑一遭去。可早来到也。小校报复去,道有大将高雄来了也。(卒子做报科,云)理会的。喏!高将军来了也。(萧铣云)着他过来。(卒子云)理会的。着你过去哩,(做见科,云)老元帅,小人剑甲在身,不能打腿。唤小将有何事?(萧铣云)高熊,唤你来不为别,今有大唐领大势军马,与俺拒敌,说他每十分英勇,你可与他拒敌,小心在意者。(高熊云)得令。奉大王将令,统领十万雄兵,亲为合后,杀唐兵走一遭去。大小三军,听我放屁,未曾上马,先吃一醉。不穿铁甲,披着镐被。撞见唐兵。和他对垒。射将箭来。舒着大腿。丢了残生,黄泉做鬼。十万兵摆列刀枪,一个个跨上绵羊。遇相持准备逃命,夹回马跑到良乡。(下)(萧铣云)高熊与唐兵交战去了也。两个兄弟,咱领大势军兵,整搠人马去接应,与唐兵相持厮杀,走一遭去。。雄兵百万列枪刀,个个威风杀气高。。若还撞见唐兵将,决定斩首不相饶。(同下)(刘文静上,云)近来脱离金墉难,复为唐朝股肱臣。小官乃刘文静是也。自从搭救主公,不期李密将某也囚入南牢,多亏魏徵改诏,放秦王并某还邦。今李密兵败势倾,奉大唐圣人的命,着奏王亲自为帅,统兵十万,南征萧铣。某为前哨,先
在此清风玲等候。尘土起处。唐元帅敢待天也。(正末同奏叔宝、段志玄上)(正末云)某乃秦王李世民是也,多亏魏徵改诏。放某还乡,今李密亡家丧国,某表父王圣命,着某南征萧铣,挂印为帅。某同此三将。乃秦叔宝、段志玄等,领兵到此金沙滩。某先差马三宝在清风岭截杀贼兵。二将军,看俺这唐兵,是好威势也!(秦叔宝云)元帅,俺这唐兵人强马壮,耀武扬威,真个是将勇兵骁也!(段忘玄云)元帅,俺唐兵旌旗千里,杀气冲霄,量萧铣何足道哉!(正末云)远远的不是刘文静的旗号至近也?(刘文静见正末下马科,云)元帅,小官刘文静,前哨军马在此谨候也。(正末云)大小三军,摆开阵势,萧铣敢待末也。(萧铣同萧虎、萧彪上)(萧铣云)大小三军摆的严整着!(萧虎云)元帅,小将每知道。萧彪你合后着。(萧彪云)我知道了。(正东云)采者何入?(萧铣云)某乃大将萧铣是也。你来者何人?(正末云)其乃大唐元帅秦王是也。无那萧铣,及早下马受降!(萧铣云)量你到的那里!(正末云)操鼓来。(众将一齐战科)(唱)
【仙吕】【赏花时】我与你纵马横刀去战敌,杀气腾腾映日起。助阵鼓凯春雷。(秦叔宝锏打恒萧虎科,云)萧虎吃吾一锏着!(萧虎中锏科)(下)(正末唱)恰便似鞭伏了盗跖。(段志玄云)萧彪吃吾一剑!(中剑私)(下)(正末唱)龙泉下鲜血染锦征衣。(萧铣云)你杀了我两个兄弟,更待干罢!我和你决战九千合。(正末云)二将靠后,某单战萧铣。(萧铣云)操鼓来!(正末唱)
【幺篇】再交马刀迎画杆戟,轻展猿猱斩逆贼。(萧铣云)唐童是英勇,我近不得他,我逃命走了罢。(正末唱)杀的他七魄散五魂飞。(云)萧铣吃吾一刀!(萧铣中刀)(下)(卒子报科,云)俺元帅刀劈了萧铣,得了胜也。(正末唱)见小校登时间报喜,今门个敲金镫齐唱着凯歌回。(同下)
(净扮高熊上,云)某乃高熊是也。某领着十万雄兵,与大唐家交战,故意截住唐元帅回路。大小巴都儿,摆开阵势。来者何人?(马三宝引卒子土,云)某乃唐将马三宝是也。奉唐元帅将令,差某领三万精兵,在此清风岭接应。闻知元帅得胜还营,有萧铣手下余党未退,截俺唐兵回路。远远的尘土起处,不是贼兵至也?(净高熊云)某乃江南大将高熊是也,故来截你回路。你见我手中的钺斧么?我和你决战九千七百六个四合半,才显我老高的手段也。你来者何人?(马三宝云)某乃唐将马三宝是也。(二将做战科)(高熊云)花腔边鼓擂,杂彩绣旗摇。众将齐呐喊,二骑马相交。(高熊云)这马将军十分英勇,我敌不住他,我虚劈一斧逃命走了罢。(马三宝做枪刺科)(高熊倒科,云)我死也。(下)(马三宝云)谁想高熊截俺唐兵回路,被某枪刺高熊,剿杀了贼兵败将。班师回还,回元帅话去来。颇奈高熊觅战争,故来截路当唐兵。被吾枪刺贼兵死,得胜回朝奏圣君。(下)
第三折
(外扮李靖上,云)得胜班师报捷回,秦王立国展兵机。阵前一战诛萧铣,青史书名万古题。某乃军师李靖是也。闻知唐元帅南征萧铣,一鼓而下,得胜班师回国。我使的一个报喜的探子去了也,这早晚敢待来也。(正末云)一场好厮杀也呵!(唱)
【黄钟】【醉花阴】百万天兵喊声炒,自古无今番战讨。凭虎略显龙韬,奉命兴师,有道伐无道。则-阵定唐朝,听小校从头,(做见科,云)报、报!喏!(唱)说这遭。
(李靖云)好探子也!从那阵面土来,看他那喜色旺气:锦袄偏宣锦战裙,全环双衬渗青巾。阵前查探军情事,专听来人仔细陈。俺唐兵与萧铣两家对住阵,怎生相持厮杀来,你喘息定,慢慢的说一遍。(正末唱)
【喜迁莺】我则见密排军校,明晃晃剑戟枪刀,英豪。征尘笼罩,骨刺剌的旅旗杂彩摇。杀气飘,如虎豹征人勇烈,似蛟龙战马咆哮。
(李靖云)好厮杀也!那壁厢萧铣、萧虎、萧彪出马,俺这厢唐元帅、秦叔宝、段志玄三将临阵,好相持也!六员将顿剑摇环,六匹马踢跳弯奔。六军勇冲围破阵。六人战胆战心寒。六般儿渗人兵器,似那六天兵降下天关。六沉枪阔剑巨斧,六丁神混战人间。六员大将,怎交马耀武扬威,兀那探子,你慢慢的再说一遍。(正末唱)
【出队子】六员将雄如虎豹,逞英雄秦叔宝。皮楞锏将难逃,萧虎舒时该命夭。(云)俺段志玄,(唱)剑斩萧彪阵倒。
(争靖云)俺秦叔宝仗着唐元帅的威风.锏打死萧虎;段志玄显大将的英雄,剑斩了萧彪。好相持也!叔宝英雄不可当,全凭铁锏保封疆。打翻萧虎难逃命,更有将军段志玄。剑斩萧彪魂魄散,阵前萧铣大开言,单搦秦王双战斗,今朝目下定江山。俺秦叔宝、段志玄杀翻了萧虎、萧彪,那萧铣在阵前厉声高叫,奈俺元帅,怎生相持,探子你慢慢的再说一遍者。(正末唱)
【刮地风】恶狠狠萧铣军前施燥暴,搦元帅比并低高。俺秦王听罢呷呷笑,纵马轮刀,垓心内显耀英豪。阵面亡并不相饶,见画戟来钢刀去,怒气相交。有百十合不定交,耍辨个清浊。俺元帅刀起人头落,呀!敢血淋漓锦战袍。
(李靖云)俺元帅与萧铣战到百十合上,见萧铣筋弛力尽,马困人乏,望元帅虚刺一方天画杆戟来。俺元帅举起雁翎刀,立诛了萧铣。则见金盔倒偃,两脚登空,倒于马下。元帅英雄播四方,能文善武世无双。南征萧铣功劳大,刀劈贼徒定万邦。天下豪杰皆上表,威镇乾坤罢刀枪。真为白玉擎天柱,堪作黄金架海梁。唐元帅立诛了萧铣,怎生杀败残兵将,你慢慢的再说一遍。(正末唱)
【四门子】俺元帅斩将驱军校,杀残兵无路逃。把城郭收将军士又招,下江南远征真一扫,府库又封,臣子又朝,-处处归降顺了。
(李靖云)俺唐元帅诛了萧铣,有贼将手下余党,围住秦王。俺元帅托赖圣人洪福,剿杀败残兵将,好英雄也!文武双全将相才,气冲牛斗卷江淮。江南地面属唐国,天下诸侯上表来。后有高熊截住俺元帅归路,不期马三保敌住,枪刺死高熊,平收一国。见今四海咸宁,万民乐业,真乃太平之世。探子你再说一遍。(正末唱)
【古水仙子】呀、呀、呀万方宁仰圣朝,纳土称臣皆上表。美、美、美风雨调和军民安乐,见、见、见四夷人来进宝。太子年五谷丰饶,将、将、将十八处擅改皆尽剿。俺秦王谨奉尊君诏,是是是平萧铣定唐朝。
(李靖云)俺唐元帅平定了江南,探子无甚事,自回本营中去。(正末唱)
【尾声】四海称臣万民乐,建立下盖世功劳,万万载愿吾皇登大宝。(下)
(李靖云)探子去了也。俺圣朝军马得了胜也,这的是真天子百灵咸助方显大将军八面威风(下)
第四折
(冲末扮殿头官引卒子上,云)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小宫乃殿头官是也。今日早朝,飞报军情来,奏说俺唐元帅为观看北邙山,教魏王李密所获,圣人差刘文静为使,赍敕与李密讲和去。不想李密将此二人,都下在南牢。今闻的李密收了沧州,杀了孟海公,赦此一城罪犯之人,不想诏书内一应囚犯俱放了,则不放俺唐元帅等二人。有刘文静所央魏徵等改了诏书,将俺唐元帅等二人释放了。今又奉命征伐江南,剿杀了萧铣等,又得了人马粮草无数。今全功得胜,表圣人的命,着小官传与该衙门安排筵宴。犒劳大小众碑。就差一使分。前去加言踢赏,小官在此帅府等侯,少校门首觑着,若唐元帅等采时,报复我知道。(本子云)理会的。(正末同秦叔宝、段志玄上)(正末云)某乃唐元帅是也。平定江南已回,今日班师。秦将军,俺入朝见圣人去来,(秦叔宝云)遥望京师不远,今已得胜还朝。大小将军,是好威风也呵!(正末唱)
【双调】【新水令】立诛萧铣靖边庭,托赖着一人有庆。班师回帝辇。领将到神京,报捷连声。临帅府听宣命。
(云)可早来到帅府门首也。小校报复去。有秦王等下马也。(卒子云)理会的。喏!报的大人得知,有唐元帅等下马,见在府门首也。(殿头官云)道有请。(卒子云)理会的。大人有请。(做见科)(殿头官云)唐元帅于国有功,与众将甚是辛苦也。(正末云)老宰辅治朝纲不易也。(殿头官云)元帅,似此智勇妙算,名扬天下,实乃国家磬石之固。(正末云)大人,非某之能,托赖尊君洪福,并二位将军之能也。(秦叔宝云)老宰辅,此一场非俺二将之能,仰赖元帅虎威。(段志玄云)老大人,俺二将杀了萧虎、萧彪,总不如元帅战敌贼首,立诛萧铣。今日定了太平也。(殿头官云)元帅,一来尊君洪福,二来元帅谋略过人,今日得了胜也。(正末唱)
【沉醉东风】奉敕旨征南远行,奸邪萧铣排兵。无徒萧虎强,怎比秦琼胜,则一锏丧了残生。颇奈萧彪寻战争,(云)被俺段志玄,(唱)宝剑斩安边定境。(殿头官云)元帅之能,不在诸葛武侯之下,量萧铣到的那里也!(正末唱)
【挂玉钧】萧铣英雄武艺能,方天戟横持定。出马开旗呐喊声,我刀过处无回颈,有似那斩蔡阳,霎时诛谗佞,将他那百万貔貅,一扫皆平。(殿头官云)元帅少待,小校就请季靖军师,将那收复了李密手下众将官,都与我拿将来者。(卒子云)理会的。李靖军师。大人有请。(李靖同卒子拿程咬金上,云)小官李靖是也。今有魏王李密手下大小众将,尽皆归降俺大唐,内有一人,乃是程咬金。此人当日将俺秦王主公拿至金墉城,多亏魏徵改诏,放俺元帅还邦。今日程咬金投降,未知秦王尊意,怎生决断。小官将程咬金执缚定,拿见秦王去。可早来到帅府门首也。小校报复去,有李靖军师来了也。(卒子云)理会的。报的大人得知,有李靖军师等来了也。(殿头官云)道有请。(做见科)(李靖云)大人,俺元帅平定了江南。深有汗马之功劳也。(正末云)军师真乃扶持社稷股肱之巨也。(李靖云)不敢不敢。小宫此一来有一事启知元帅。(正末云)军师有何事?(李靖云)如今李密手下大小众将。尽皆降俺大唐。内有一将乃是程咬金。某想此人手持宣花斧,追赶元帅,拿至金墉城。谁想今日程咬金投降,将此人执缚定了,拿来见元帅。见在帅府门首也。(做拿见科)(正末云)着他过来。(卒子云)理会的。左右人拿将过去!(李靖云)元帅,则他便是程咬金。(程交金云)大王,小将乃亡家之巨,前者不可追袭大王,小将有弥天之罪,今日投降。小将情愿纳头受死于大王斧钺之下也。(正末云)军师众大人听者,为人臣者当以尽忠报国,程咬金追某至老君堂,此人当时尽忠于魏王,未识某矣。今天投唐,某肯念其前仇?岂不闻桀犬吠尧,非尧不仁,皆各认其主。某今将程咬全将军举入朝中,必当重用。我亲释其缚也。(正末解程咬金绳私)(程咬金云)感蒙大王,赦臣万死,大王若纳微臣为将,我舍一腔热血,尽忠竭力,报大王不杀之恩。(正末云)程将军但放心,某奏过尊君,必有重用,封官赐赏也。(程咬金做拜谢科)(殿头宫云)左右人抬上果桌来者。(做递酒科)(殿头官云)元帅满饮此杯。(正末云)某也饮酒,老宰辅同军师与众将,今日与某正当龙虎风云会。(殿头官云)钦赐筵宴,庆功饮酒,正当其礼也。(正末唱)
【川拨棹】开玳筵庆功成,劝金杯饮醁酉需。文武公卿笑语欢声,乐酌酶方归画庭,献烹炰佳馔馨。(殿头官云)剿杀天下群雄,天下太平,方今四海晏然也。(正末唱)
【梅花酒】见如今太平,战争尽皆宁。千邦万国来朝正,金枝玉叶永延龄,风调雨顺年丰盛。(李靖云)皆托文武之能也。(正末唱)
【七兄弟】呀!文臣每尽调鼎武将每操兵,是处咸亨,法正官清。愿吾早圣寿安万万岁祝遐龄。三边静,四海清,灵芝现,醴泉生,庆云灿,景星明。(殿头官云)皆因是圣天子洪福齐天,文武每保安社稷,皆丰稔之世也。(正末唱)
【收江南】呀!托赖着圣朝天子重群英,贤臣良将辅朝廷。中原清宴贺升平,幸仓廒满盈,保皇图一统万年兴。
(外扮使命冲上,云)雷霆驱号令,星斗焕文章。小官乃天朝使命是也。奉圣人的命,着其直至元帅府,加官赐赏走一遭去。可早来到也。唐元帅装香采,并大小众将,望阙跪者,听圣人的命,加官赐赏也。(正末同众将跪科,云)大小众将,谨听敕旨!(使命云)您听者:因李堵侮慢朝纲,金墉城积革屯粮。唐元帅偷观入境。程咬金各佐主追赶秦王。斧劈在老君堂内,秦叔宝锏架住真表忠良。袁天罡算百日之难,亏魏征改诏书释放还乡。王世充兵败李密,有萧铣不顺大唐。圣敕封秦王为帅,统雄师征讨南方。供洪福立诛萧诜,破奸邪展三开疆。奉圣命加官赐赏,排御宴犒劳非常。加秦王继承后位,秦琼等位至都堂。扶社稷万年一统。保皇图帝道遐昌。
题目唐秦王误看金墉府
正名程咬金斧劈老君堂
一派明云荐爽,秋不住,碧空中响。
如此江山徒莽苍。
伯符耶?
寄奴耶?
嗟已往。
十载羞厮养,孤负煞,长头大颡。
思与骑奴游上党。
趁秋晴,(足庶)莲花,西岳掌。
耿耿秋情欲动,早喷入霜桥笛孔。
快倚西风作三弄。
短狐悲,瘦猿愁,啼破冢。
碧落银盘冻,照不了,秦关楚陇。
无数蛰吟古砖缝。
料今宵,靠屏风,无好梦。